理財觀要從小培養

俗話說「虎父無犬子」,這句話用在理財觀念上也是如此,因為理財概念往往會「世襲」。如果你的父母沒有理財觀念,那也沒關係,現在就充實你的理財觀念,教導你的孩子健全的理財觀,省得你到老年時還得為孩子的生活擔憂。

第一,養成閱讀財經資訊的習慣:多看網路上的財經新聞、經濟日報、理財相關的雜誌,也許一開始會有些吃力,但是日積月累下來,你的理財觀念一定大有進展,省錢生活更能得到有力的支撐點。

第二,從投資中賺取「金」驗:也許你會覺得投資就一定得賺錢,不然幹嘛要投資?雖然投資是為了讓錢滾錢,但投資具有更積極的意義,那就是訓練自己適當的管理和運用資金,讓自己具有風險控管的經驗,畢竟「富貴險中求」,想要獲利就要承擔風險,否則你把錢放在餅乾盒裡、藏在床底下不就得了?

第三,培養穩定EQ:很多投資客明明對於投資技巧〸分熟練,但緊急的時候卻常常「出包」,歸根究底是情緒管理出了問題,不是急於獲利,就是不懂得見好就收,讓自己損失大筆資金。

第四,認清高薪不代表未來的財富:跳槽的人往往是看中新公司提供的較高薪資,才願意另起爐灶,但要注意的是,如果加薪幅度沒有到原薪水的〸五%,請不要輕舉妄動。即使對方開出優渥的薪資,還是看看或不會對你未來的投資規劃產生變化,例如目前公司的持股等問題,才不會誤闖美麗的人生陷阱。

第五,學習偶爾負點債:別以為一生「清清白白」、沒借過錢,銀行一定很容易核准你的貸款,沒有負債經驗意味著你也沒有信用紀錄可以查詢,銀行反而不會太輕易讓你的貸款申請過關。因此,即使手頭上有錢,還是可以跟銀行借點小錢,並在限期內還清,製造良好的信用紀錄,可讓未來資金周轉的阻力變小。


◎賺錢女王淳絕招
許多人覺得理財教育是功利化的表現,但我從孩子還小的時候,就灌輸他理財的觀念。我不是想將孩子培訓成有錢人,而是希望她以後懂得打理自己的生活、樂活過日子,不用整天瘋狂的追著錢跑。

我的小孩很乖巧,從來不會吵著買東西,唯獨對書例外。她很喜歡買書,每次去書店總是大肆搜刮,巴不得把架上的書全都帶回家。看書當然是好事,我也很樂意投資,不過我不希望把小孩寵壞,所以買東西的同時,我也會教導她理財的觀念。例如她拿給我〸本書,我可能只會准她買兩本,這不表示其他八本可以不用看,而是這些書可以租書坊租借。

省錢是理財之本,可是省錢不代表必須降低生活品質,利用聰明的管道或方法去省錢,反而可以用省下來的錢讓自己生活更好。

之前,我到中正紀念堂跟建中、北一女的熱舞社同學學跳舞,學生們免費教人跳舞,我從中學到好多東西,也獲得很大的快樂。跳完舞,我花了〸塊錢買魚飼料,坐在魚池旁邊餵魚,一邊餵一邊想著,中正紀念堂附近的房價每坪都要兩百多萬,我今天用使用這麼大片的場地,除了〸元的魚飼料,我一毛錢都沒花,就算如此,這樣的生活不也很棒嗎?

我到中南部洽公時,只要不趕時間,都會捨高鐵而改搭火車或客運,這樣不但可以省錢,也是我實踐樂活的一種方式。平日工作忙碌,難得有不受打擾的私人時間,在搭乘火車或客運的途中,可以得到兩、三小時的安靜時刻。我習慣利用這段時間在車上看本書或看場電影,即使是在洽公的路途中,依舊可以掌握時間好好放鬆一下身心。


*****本文引用自 凱特文化電子報內容,有興趣的格友可前往該站賞文 *****


書籍推薦:

這樣做就會有錢 聰明省錢過好日 你可以更有錢《一個上班族的理財故事》 好點子賺到人生第一桶金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mber09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